(一)技術概述。
蔬菜生產過程中化肥及化學農藥過量施用既增加了生產成本,又降低蔬菜品質,還產生面源污染,嚴重制約了蔬菜產業可持續發展。堅持綠色引領產業發展,按照“穩量優品添綠提質增效”的工作思路,推進實施蔬菜“三增三減”健康栽培技術。即通過優選品種、推廣高品質栽培、化肥減量增效、農藥減量控害、農機農藝融合、產地初加工等技術集成與應用,改變對化肥及化學農藥過分依賴的傳統生產方式,達到減肥減藥減工及增產增效增收目的,既能提升蔬菜產量與質量安全水平,又能促進節本增效及生態環境綠色可持續發展。
(二)技術要點 1.優選品種。選用適合我省露地、設施等生產的抗病抗逆蔬菜新品種。 2.高品質栽培。(1)合理栽培方式。選用穴盤苗、水育苗定植,合理定植密度,開溝起壟等;(2)克服土壤連作障礙。采取底肥增施功能微生物和有機肥,結合間作、輪作等栽培技術措施有效克服蔬菜連作障礙;(3)優化田間管理。通過春提早、夏遮陽、秋延后,以及增施有機肥,控制病蟲害產生及蔓延條件等栽培技術措施,提供蔬菜健康生長的環境氣候條件,生產出外觀佳、風味好、農藥殘留少的產品,提高蔬菜的品質和效益。 3.化肥減量增效。(1)實施精準測土配方施肥技術。根據蔬菜類型、菜地肥力合理制定單位面積施肥限量標準,實現平衡配方施肥;(2)有機肥替代化肥技術。采用有機肥+配方肥、有機肥+水肥一體化、有機肥+機械深施等模式實現有機肥替代化肥技術;(3)推廣“水、肥、藥一體化”技術。通過噴滴灌方式一體化解決灌水、施肥、施藥的問題。 4.農藥減量控害。密切監測病蟲害發生動態,綜合運用生態、農業、生物、物理等綠色防控措施,科學、安全應用化學防治,達到有效控制病蟲危害、減少化學農藥施用量的目標。 5.農機農藝融合。示范推廣輕簡化、機械化技術,推動機械耕整、施肥、施藥,試驗示范機械播種、移栽、采收,發展農機社會化配套服務,提高蔬菜機械化作業水平,降低生產成本。 6.產地初加工技術。示范推廣蔬菜商品化處理和凈菜加工技術。經挑選、修整、清洗、控水、包裝及冷藏等一系列的加工處理,在一定時期內保持蔬菜商品性良好,延長貨架期。 (三)適宜區域。技術適宜推廣應用的區域:武漢市蔡甸區10萬畝;咸寧市嘉魚縣20萬畝;襄陽市棗陽市10萬畝;黃岡市麻城市10萬畝;荊門市東寶區10萬畝;天門市10萬畝;宜昌市當陽市10萬畝;孝感市漢川市15萬畝、云夢縣10萬畝;荊州市石首市10萬畝;十堰市鄖西縣5萬畝。合計推廣面積120萬畝以上。效益目標:推廣基地蔬菜生產減少化肥用量10%以上,化學農藥使用量減少10%以上,蔬菜平均增產3%左右,每畝實現節本增收200元以上。 (四)注意事項。結合基地生產情況選用相應的技術要點。 (五)技術依托單位 1.湖北省蔬菜辦公室 聯系人:楊蓓 聯系電話:027-87667935 2.湖北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 聯系人:袁偉玲 聯系電話:18071537186 |